冷卻(que)技(ji)術(shu):
液(ye)冷技術:直接液(ye)冷(leng)(服(fu)務器 CPU / 顯卡浸沒(mei)式冷(leng)卻)比(bi)傳統(tong)風冷(leng)效(xiao)率提升 30%-50%,典型 PUE(電源使(shi)用效(xiao)率)可降至 1.1 以下(傳統(tong)風冷(leng) PUE 約 1.5-2.0)。
熱管 / 相變冷(leng)卻:利用(yong)制冷劑相變原理實現熱量(liang)轉(zhuan)移(yi),無(wu)需壓縮(suo)機,適合(he)高溫環境(jing)。
AI 智能調優:通過機(ji)器學(xue)習動態調整(zheng)冷(leng)(leng)卻系統(如空調風速(su)、水溫),匹配實(shi)時負載,避(bi)免過度冷(leng)(leng)卻。
高壓(ya)直流(HVDC)供電:相比傳(chuan)統交流供電(dian),轉換效率提升 5%-10%,減少電(dian)能損(sun)耗。
模塊化 UPS:按需部署(shu) UPS 容量,負(fu)載(zai)率(lv)保持在 40%-60%(傳統 UPS 負(fu)載(zai)率(lv)常(chang)低于 30%),提(ti)高電能利用率(lv)。
廢熱(re)回(hui)收:利(li)用服務(wu)器散熱(re)為機房周邊建筑(zhu)供(gong)暖,或通過(guo)熱(re)交換器加熱(re)生活用水,實現 “能源(yuan)閉環”。
PUE 指標管控(kong):設(she)定(ding)嚴格的 PUE 目(mu)標(biao)(如新建數據中心 PUE≤1.3,嚴寒 / 干旱地區≤1.2),通(tong)過實時(shi)監控(如 DCIM 系統)追蹤各環(huan)節能耗(IT 設(she)備、冷卻、供配電(dian)、照明)。
碳足跡核算(suan):通過 ISO 14064 標準量(liang)化碳排放,參與(yu)碳交(jiao)易市(shi)場,或通過植樹(shu)造林、碳捕捉等方式實現(xian) “碳中和(he)”。
申請綠(lv)色(se)數(shu)據(ju)中(zhong)心..(如中(zhong)國(guo) “國(guo)家綠(lv)色(se)數(shu)據(ju)中(zhong)心”、美(mei)國(guo) LEED 數(shu)據(ju)中(zhong)心),遵(zun)循 ISO 50001 能(neng)(neng)源管理體系、GB/T 29118 數(shu)據(ju)中(zhong)心能(neng)(neng)效標準。
符合當地環保法規(如歐(ou)盟《廢棄電子電氣設備指令(ling)》WEEE、中國《數據中心設計(ji)規范(fan)》GB 50174)。
谷歌比利(li)時(shi)數據中心:利用海水冷卻(que) + 空氣側節能(neng),PUE 低至 1.17,屋頂光(guang)伏滿足 15% 能(neng)源需求。
阿里巴巴張北數(shu)據中心(xin):采用自然風冷 + 模(mo)塊化設計,PUE≤1.25,配套(tao) 100MW 風電項目實(shi)現綠(lv)電供應(ying)。
微軟都柏林數據中心(xin):部署(shu) AI 優化冷卻(que)系統,能(neng)耗降低 30%,目標 2030 年實(shi)現(xian) “負碳排放”(消耗的能(neng)源少于(yu)生產的可再生能(neng)源)。
規劃先(xian)行:從選址到架(jia)構設計融入節(jie)能理念,優先選擇自(zi)然冷源(yuan)(yuan)和(he)可(ke)再生能源(yuan)(yuan)。
技術驅動:采用液冷(leng)、虛擬(ni)化、AI 監控等技術提升效率,降低單位(wei)算力能耗。
能源轉型:逐步替換化石能(neng)源,構建 “可再生能(neng)源 + 儲能(neng)” 的供(gong)電體系。
循環經濟:通過設備再利用(yong)、廢熱回收、電子(zi)廢棄(qi)物合規處理,實現資源閉環(huan)。
持續優化(hua):基于實時(shi)監(jian)控和行業標準,動(dong)態調(diao)整策略,追求 PUE 與(yu)碳(tan)排放的持續降低。
通過以上措(cuo)施,綠色(se) IDC 不(bu)僅(jin)能降低運(yun)營成(cheng)本(電費占數據中(zhong)心(xin) TCO 的 30%-50%),還能提升(sheng)企業(ye) 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形象,適應..碳中(zhong)和趨勢。
(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(wang)絡,僅供參考閱(yue)讀,涉及侵權請聯系我(wo)們刪除、不代表任何立場以及觀點。)